中医药防治的“中国方案”如何助力中国疫情防控?

  • 0
  • 2024-10-25 04:30:24
中医药防治的“中国方案”如何助力中国疫情防控?

  日前,中新社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,发现医院新开设了新冠康复门诊。该科室以中药饮片为主、中成药为辅,辅以针灸、艾灸等中医特色诊疗方式,为患者解决新冠康复问题。

  在1月3日的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,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米锋指出,疫情发生以来,在各级医疗救治实践中,中国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、中西药并重,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,筛选出“三药三方”等临床有效方药,对提高治愈率、降低重症率和病亡率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中医药防治的“中国方案”如何助力中国疫情防控?

  全程参与、深度融入中国疫情防控,中医药防治开出的“药方”包含哪几味“药”?

  一曰“治”。三年来,中医药在新冠感染者尤其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积极成效。

  日前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《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》,对成年人、儿童及老年人、孕妇等特殊人群分别给出治疗方案,指导新冠感染者更好运用中医药方法居家治疗及康复。

  对患者进行分层干预是中医药发挥的一项重要作用。“当前,流感、感冒、新冠交织在一起。对于患者,可以选择对症使用的中药,居家进行治疗,减轻医疗机构、医疗资源的挤兑风险和压力。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、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、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指出。

  另一项重要作用则是重症救治。及早进行中医药干预治疗,可以降低转重率;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阻断或减缓重症向危重症发展,促进重症转轻,降低病亡率。

  中药汤剂、中成药、针灸、热敷法……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表示,中医在治疗重症过程中,用“组合拳”解决四大症状,与现代医学共同努力,达到留命治病、治病不伤正的效果,为患者后期康复打下基础。

  二曰“供”。面对当前药品供需矛盾,中药当如何保障有效供应?

  黄璐琦对此表示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积极配合相关部门,做好重点中药的保障供应,配合工信部建立医疗物资生产保供的日调度机制,提供相应需求清单,统一调度重点医疗物资保障品种,摸清产能产量,推动企业稳产达产、扩能增产。

  多元化中药产品供给也得到推动。例如,前述中医药干预指引针对不同症状,推荐了70个中成药,供民众居家治疗使用。

  黄璐琦也提及,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制定防治方案、用药指南和指引,扩大中药选用范围。推动支持中医医院、基层医疗机构加强院内制剂、协定处方的生产供应,加强中药汤剂使用,提供多元化的中药选择。

  中药原料来自人工种植、养殖和天然野生,采收有其时限。“疫情发生以来,我们持续跟踪全国的中药材市场,尤其是抗疫中药材品种的供应和价格情况。”黄璐琦也提到,科学研判抗疫中药材的蕴藏量,加强对种植企业和农户的引导,也引导中药企业保持合理库存,做好原料储备,保证中药的供应与生产。

  三曰“养”。常言道:三分治,七分养。对于康复期间的咳嗽、乏力等症状,中医药亦有调节之法。

  近期,张忠德到访了广东郁南和广西阳朔,看到当地用无核黄皮干、金橘等当地药材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后的咳嗽症状,“这就是中医药在防病治病和康复过程中很好的办法”。

  据张忠德介绍,中医药对于新冠病毒感染康复也有“组合拳”。药膳、饮食注重补气、健脾、润肺、安神。对于疲倦、乏力、睡眠不好,则鼓励运用非药物方法,如睡前用生姜、艾叶泡脚,打太极拳,练八段锦、五禽戏等。

  味觉、嗅觉下降也是新冠感染康复期可能出现的情况,中医药对其成因与治疗也有独到见解。

  “中医认为新冠感染主要侵犯手太阴肺和足太阴脾”,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齐文升说,肺开窍于鼻,脾开窍于口,肺、脾功能没有完全恢复,就会遗留嗅觉、味觉障碍。“所以在恢复期治疗上,主要针对肺和脾这两个脏器进行调理。”

  医治、用药、康复,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有效性、安全性已得到各方肯定。全方位、全链条深度融入疫情防控,坚持中西医结合、中西药并重,中医药防治的“中国方案”为中国防疫提供了新动能,作出突出贡献。(完)

相关阅读